總到訪人數:8507505
昨日訪客數:2610
今日訪客數:126








2025年1月15日 01:27 星期三    農曆:甲辰年 臘月 十六     首頁  |  聯絡我們  |  交通路線

普賢菩薩

普賢菩薩

 

   本寺的另一個脅祀神明為普賢菩薩,是在台灣一同與觀世音菩薩陪祀,從《台灣民間信仰神明大圖鑑》一書當中有著以下的說明,普賢為大乘佛教四大菩薩之一,其梵名為三曼陀跋陀羅,又作遍吉菩薩。在我國佛教寺院中,文殊與菩賢兩大菩薩常做為釋迦如來佛的脇侍,文殊駕獅子於左側,菩賢乘白象於右側。

    在大乘佛教中,文殊與菩賢同為一切菩薩之上首,協助佛陀化導眾生。不同的是,普賢是諸佛之子,主一切諸佛的理德、行德,與文殊的智德、證德相對。

也就是說,普賢代表「德」與「行」。德者,經典所載,他有延命之德。密宗有以普賢延命菩薩為本尊之修法,稱為普賢延命法;行者,據《華嚴經》所載,他發過十大願,要廣度一

切眾生。十大願即:禮敬諸佛、稱讚如來、廣修供養、懺悔業障、隨喜功德、請轉法輪、請佛住世、常隨佛學、恒順眾生、普皆回向等,以此行願的廣大,而博得「大行普賢菩薩」的美名。而象以忍辱負重、不辭遠行之德聞名,所以普賢菩薩騎大牙白象,是他願行廣大、功德圓滿的象徵。

    四川省峨嵋山自古以來極為普賢菩薩顯靈應化的道場,晉代在山中始建普賢寺,今更名為萬壽寺。在台灣並無專祀普賢菩薩的寺廟,一般皆與文殊菩薩同祀於佛殿中。唯高雄市有一座普賢寺,為佛光山高雄別院。該寺之建立,以實踐普賢菩薩之大行精神為標的,弘揚人間佛教為理想,故命名普賢寺

Copyright © 2025 Shoushanyan 壽山巖. Desgin by Yellow Line 黃線設計達人 Ver 6.0